返回

善败者刘备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赤壁之战的谜团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操兵力。

    通过对第二个谜团的分析,基本可以确定乌林战役中,孙刘一方参战兵力主要是周瑜的三万水军,另外有刘备的几千陆军(很可能是《三国志》注引《江表传》所记的两千人:“将二千人与羽、飞俱”)。

    那么曹操一方参战兵力有多少呢?

    答案自然不是八十三万,也不是二十多万,而是不到十万。

    周瑜为孙权统计曹操兵力时,曾说“彼所将中国(中原)人,不过十五六万,且军已久疲,所得(刘)表众,亦极七八万耳,尚怀狐疑”。

    周瑜这句话是用来决定孙吴政权和战大计的,力求观准确,数据本身没有多少疑问,疑问在于:周瑜所说的曹操兵力,是全部总兵力十五六万,还是带到赤壁的有十五六万?

    答案是前者。证据至少有三:

    一是周瑜发言时曹操正在调兵遣将,还没有将参战部队集中到江陵更没有到达赤壁,周瑜不可能提前知道曹操的参战兵力,他所说的一定是曹军总数。那么这个总数是进攻荆州的总兵力,还是包括后方的全部总兵力?请看第二条证据。

    二是曹操曾对出使许都的荆州别驾刘先说道:“今孤有熊罴之士,步骑十万。”(《三国志》注引《零陵先贤传》)此时曹操已经打败袁绍,用来恐吓别人的话,也只是说自己有十万大军。因此,在赤壁战前曹操的兵力扩张为十五六万是比较合理的。如果是带领南下荆州的兵力有十五六万,那么加上后方夏侯惇等人的留守军队、防守马超韩遂的西线军队、防守合肥的东线军队,总兵力将在二十五万左右,这样的扩军速度以及军费开支,是当时的曹操难以承受的。

    三是“所得(刘)表众,亦极七八万耳”,明明白白说的是收降的刘表军队的总数,而不是准备投入战斗的荆州降军兵力。《刘表传》中记载刘表“拥十万之众”,除去刘琦的一万兵力、关羽带走的部分水军以及一些逃散的士兵,周瑜说曹操最多收降七八万人是经得起推敲的。这些士兵还要守卫各地,曹操不可能将他们全部抽调到前线投入战斗。与之对应,前半句话中的曹军人数,应当也是指全部兵力。

    三国前期的战役,很少有一方投入兵力在十万人以上的。这也是为什么大大小小军阀林立的原因之一——没有巨无霸,大家实力都差不多,所以有个万把人马就敢称雄一方。

    弄清楚曹操的全部兵力是十五六万之后,可以断定曹操进攻荆州的军队不超过十万。

    这不到十万的军队,还要分兵据守战略要地或承担其他任务,如乐进留守襄阳,曹仁镇守江陵,夏侯渊督运军粮后勤,等等。曹操的许多名将都没有到前方参战,这也说明他们指挥的军队承担的是其他任务,并没有投入乌林战役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曹操指挥参加乌林战役的军队总数差不多在六七万至十万。

    这也是周瑜底气十足,认定必能破曹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    取最大值十万,对阵三万,差不多是官渡之战的兵力对比。

    战役的结果同样是以少胜多。不同的是,上次的胜出者曹操,这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。

    曹操在赤壁败于周瑜的火攻可以肯定,军队在战时感染疾病(很可能是血吸虫病)而影响战斗力也没有多少疑问。

    正因为曹操此战投入的兵力不是很多,所以失败的后果不是非常严重,史载“死者大半”(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),也就是几万人,不至于动摇北方的统治根基,才能在战后不断主动发起新的战略进攻。如战后第一年进军合肥向孙权耀兵,第三年战马超夺取关中。而秦赵长平之战、前秦淝水之战,都是赌上国运的惨败,失败的一方从此一蹶不振。

    赤壁之战,曹操虽然不是惨败,但也是平生军事生涯中最大的失败。尤其是损失了刚刚收降的荆州水军,失去与孙刘水军征战长江流域的凭借,只好怏怏不乐撤回北方。

    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败军还。一代枭雄从此望江兴叹,统一雄心终归折戟沉沙。


赤壁之战的谜团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